湛山寺坐落在青島市東部湛山西南、太平山東麓。1933年籌建,1945年落成,面積23畝。自1934年由佛界居士募集資金開始興建,至1944年山門建成,綿歷十年,為中國最年輕之名剎。
湛山寺屬佛教天台宗,首位主持為當代名僧炎虛,他創辦了湛山寺佛學院,據説當時“海內高僧飛錫而來,弘一大師宏開經筵,十方佛子華聚,善男信女羣集,一時盛極,遐遙著稱”。
建寺之初,寺廟為造就宏揚佛法人才,以“教闡天台,行修淨土”為宗旨,創辦了佛學專科補習班,1940年建立了“青島湛山佛教學校”。國內道德高僧多來此講學,湛山寺也因此而享譽海內外。湛山寺辦學期間,弘一大師曾來此地講學。弘一,是我國著名文學家、藝術家,弘一即李叔同出家為僧的法號。他創作的歌曲曾廣為流行,他的許多詩詞都是傳世佳作,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,是我國研究律學的名僧,1937年應淡虛之請來湛山寺講學,慕名來訪者,絡繹不絕。
湛山寺位於太平山和湛山中間,四時景色不同,尤以夏秋時節最能體味著名詩人郁達夫的“湛山一角夏如秋”詩句的意境。

遊覽湛山寺,寺前池塘是必經之地。這裏碧水一潭,夏季蓮花盛開,柳葉低垂。此潭原是善男信女放生積德之地,故名“放生池”。繞過水池,登上台階,便是坐北面南、五進院落的寺院。
第一進為山門,山門上有“湛山寺”3個大字。
第二進便是天王殿,供奉彌勒菩薩。造型優美的鐘樓、鼓樓分列於前庭的東西兩側。繞過天王殿,為
第三進院落,佛剎的中心建築—大雄寶殿高高矗立在花崗巖台基上。大雄寶殿是該寺的主殿,供奉釋迎牟尼,左右分別為文殊、普賢菩薩。穿過花園般的天井,進入
第四進院落,三聖殿上由趙樸初先生題寫的“海印遺風”的匾額格外醒目,瞭解嶗山海印寺僧道之爭這段歷史的遊人一看便知,匾額是為紀念明代憨山大師所題。三聖殿供奉阿彌陀佛,左右分別為觀世音和大勢至二菩薩。
第五進院落藏經樓建在寺院的最北端,內藏佛家經典數千卷。出菩提院,一座七級寶塔坐落在巖石增峻的山丘上,塔名“藥師琉璃光如來寶塔”,人登塔上,可盡覽島城的山海風光。
湛山寺地處風景佳地,遊人不斷,尤以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廟會遊人最多。湛山寺以其獨特的位置在現代都市中閃現着她聖潔的光華。不熄的青燈和千古禪心的歎唱,讓現代的人們體會着一種神祕的感召和不朽的悟解。
湛山寺為青島市區內唯一的佛寺。山門有兩石獅,傳為明代遺物,寺前石砌蓮花池,為放生處。青島十景之一“湛山清梵”即此。
交通市內可乘坐26、206、310,370路公交車,在湛山寺下車即可。
門票8元(旺季),5元(淡季)